看见海南网
当前位置:看见海南网 > 看见乐东 > 正文

乐东岭头渔港:一段千年的“白沙”往事

在乐东黎族自治县高高的尖峰岭下,静静地坐落着一座渔港。因为渔港旁边的村叫岭头村,渔港也因此而得名岭头渔港。渔港之外,便是美丽的龙沐湾,渔港南侧一到两公里,便是美丽的白沙河。

莺歌海港的姊妹港

岭头岭,曾名止风岭,与岛东陵水和万宁的界岭一样,是北纬十八度的界线,岭南岭北有明显气候区别,冬季每当寒潮南下,岭北风大寒冷多阴雨,岭南风小温暖多晴天。在岭头岭一侧沿岭头村村路走到海边,便是美丽的岭头港。

岭头港是一个依山傍海的良港。就地理位置而言,它是一个大海湾中的小湾,最早由莺歌海渔民发现并逐渐开发而成。早期海南渔民到处漂泊,四海为家。据当地渔民介绍,莺歌海一部分渔民来自海口白沙村。他们安居莺歌海后,家道渐殷,上世纪初便建有楼房(后被日军烧毁),他们不断开拓新渔场,向东至望楼港、角头(现在的三亚市梅联居),向西拓到岭头。

据莺歌海渔民林道生介绍,早些年,每到渔汛期,先民便会到这些渔场附近上岸暂居,补充淡水、食物。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定居点。这些地方至今都有莺歌海渔民本族宗亲,重要大事都有往来,所以他对这些沿海渔村并不陌生,走亲访友也都去过。

一段千年的“白沙”往事

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馆长袁金华说,在乐东,如果说岭头港和莺歌海港是一对姊妹港的话,岭头港和黎白港便是一对母女港。姊妹港、母女港,其实都是讲述着岭头港的历史与文化。

在距离岭头港不到两公里的地方,便是白沙河,白沙河边上坐落着白沙村。

白沙村,这个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小村庄,其中却藏有不少历史奥秘。“白沙”作为一个地名,自公元987年已存在,迄今1031年。南宋中期的《舆地纪胜》也引用《琼管志》记载“再建延德军于地名白沙侧浪”。《正德琼台志》卷二十七。古迹载:“延德县,在州(崖州)西一百五十里,今白沙铺西南黎白港。”

黎白港(又称白沙港)作为当年的一个港口,如今已经不复存在。《民国感恩志》记载:“白沙港,在城南七十五里,受乃澄江水入海。细流易淤,疏通时商船亦常在此运货。”

袁金华说,由于黎白港细流易淤,早年小的货船和渔船靠疏通后能勉强停泊靠岸,但随着船只越来越大,黎白港已经不能满足大船停靠,早年的岭头港距离黎白港远近适中,港湾停泊条件相对较好,没有河流入海,也不会出现淤积情况,岭头港便慢慢地取代了黎白港。

岭头村村民王厚毫祖父辈就搬到了岭头村,据其介绍,早年的岭头港不仅仅是一个渔港,还是一座兼职小码头,尖峰岭林场还在采伐时,许多原木就是从这装缷上船运出。因为有亲戚当装卸工,所以他常来岭头港。有时去莺歌海、黄流、佛罗走亲戚运货,经常也要从岭头港坐船前往。

独具风光的综合性渔港

早年岭头村的海岸一半是沙滩,一半岩石。五指山脉的尖峰岭支脉从这里延伸到大海,再往西行就是乐东与东方市的交界处了。石滩之美在渔港的右侧,这石滩长有一公里多,是尖峰岭山脉的入海遗脉。石滩中的石头,经海浪亘古的冲刷打磨,变得形态各异、嶙峋秀美。一年四季,每时每刻,这里都随着气候、天象、海况和人们活动情况的变化,演绎着一幅幅动态画面,惊艳不己。

如今的岭头港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渔港。岭头渔港靠近水产资源丰富的莺歌海、三亚、昌化渔场,区域渔业资源丰富,但此前岭头港只是一个小小的港湾,只能供小型渔船暂时停靠,没有可供渔船停泊、避风、装卸、补给的渔港码头。2017年,岭头一级渔港建设竣工,如今岭头渔港包括渔业作业区、油码头作业区、修造船区和休闲旅游区。渔业作业区分为水产品交易区、冷藏制冰厂、综合物资区和综合管理区。

岭头港地处尖峰岭脚下,加上附近龙沐湾的开发带动,如今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渔港,来旅游观光和品味海鲜的游人逐年增多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颇具特色的渔村风情,成为人们游玩休闲的好去处。沙滩海岸一年四季都有下海戏水的人们,在长堤和岸边的岩石上,可以经常见到垂钓者的身影,岭头的黄昏和渔港里的渔火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看见海南网 » 乐东岭头渔港:一段千年的“白沙”往事

赞 (0)
分享到:更多 ()

精彩推荐

    暂无内容!

评论 0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登陆 注册